close

香港回歸18年,港人五味雜陳思量著50年不變的可能性剩下幾%,大陸人則嘲笑著18歲成年了沒有未成年條款保護了,之後該揍就揍該罰就罰,再次以香港「祖國母親」的角度自居。

常常看對岸微博或其他交流平台的台灣人,估計都對這這詞彙不陌生,甚至看多到起了噁心感。

「祖國母親」,母親一詞原本應該給人感覺是慈愛無私,給予孩子永恆的溫暖懷抱,但冠上祖國立刻充滿政治味道。老實說,這詞也不是26們原創,而是由蘇聯先有的,原來也就是個政治宣傳,有興趣的可以google下祖國母親在召喚這雕像。而老共們本來是蘇聯的小弟,政治宣傳口號學去用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這詞彙讓人看了救起雞皮疙瘩,除了台灣人對於強國人各種神邏輯無法溝通感到心神俱疲之外,這詞彙本身就已經先充滿諷刺與病態,怎個病態法?就從女性角度來看,一個將女性身體特質與國家地位拉到相等的國家,應該是重視女性、重視母親的吧?可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對岸就是個女權分子跟公共知識份子一起被當社會亂源的狀態,女性保障少的可憐,到現在21世紀都還有落後村莊綁架婦女去專門當生育工具,全村還跟著一起當迫害共犯,也沒見哪個村因此被法律處刑的奇葩國家。把女性還是看成低地位、生育用、附帶財產用等的國家,卻口口聲聲母親=偉大的祖國,骨子裡本身就很可笑。女性地位爬不起來之餘,也請回想一下中國傳統的母親姿態,柔順、聽話、守貞的模樣,全都是父權系統壓迫出來的,父親說了才算,母親說得還得父親同意,所以如果「祖國」是母親,那父親是誰應該很明顯了?

以前寫碩論時翻過孫隆基《未斷奶的民族》一書,挺有趣的,這書以社會學角度進行探討,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獨有的「母胎化」現象,此「母胎化」源自於父權社會中,母親僅能憑孕育子女來產生自己的勢力,因此母親必須拉攏兒子與自己親密,藉由成長後兒子的支持來對抗整個父權體系的壓迫。而這看似不合理的模式,卻被包裝以孝順倫理等名義,如養兒防老、母因子貴等論調,成為華人社會中的常態,如此一說解釋了何以母親常會有藉慈愛為名企圖宰制孩子的態度,而子女則被這樣扭曲著、複製著一樣的形式,一代又一代。

當然理論是不能直接照套,不過我們以這觀點來看,今天這些孩子(人民)早就已經不敢抵抗、默認甚至積極認同父親(共產黨)的控制手段,那母親(地理/文化/歷史中國)自然也就毫無反抗機會的一起接受父權宰制,甚至成為父親指控其他小孩不孝順的藉口了,實際化呈現出來,就是那些指責香港、台灣是白眼狼、不肖子的說詞了。至此,祖國母親一詞看似溫馨,說穿了只是個幌子,背後其實是父親,無論26們承認與否,父親的統治才是真正的一切。所以這詞彙才很病態,明明是男權在作祟,卻假裝是女性溫柔的懷抱,不僅可疑而且做作。

而有趣的是,新疆、西藏的獨立運動卻不太會被當「小孩不聽話」這樣指控,基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血緣,這邊其實又可牽扯到中國對於血緣的歷史情懷,簡直可以另寫一篇血緣推崇論分析,這邊不囉唆簡單講,就是疆、藏的民族不同,「跟我不是一家」這點26們多少腦袋裡知道(承認是另一回事),所以幹譙的比較是另一種模式,而不像台、港,再怎樣堵爛說哪有明明我們多元社會混過很多血統,仍不得不承認歷史上人種來源確實不少來自對岸福廣兩地。然而血緣論根本是封建思想槽粕,就如同大家常舉的例子:英國可不會一天到晚跟美國說你是我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只有中國傳統迂腐的思想禁錮才會覺得血緣大於一切,孩子是母親(背後真操控者父親)的所屬物,可以任意宰制,不接受這觀念就是不乖、不肖、白眼狼、窩裡反。

話說回來,其實台灣過去也曾經被洗過不少「祖國母親」的概念,只是大家已經被台灣獨立自主的概念給搖醒了,對於這樣洗腦式的詞彙已經有了敏銳度,所以看看笑笑就算了,隨便扯個例子,余光中〈鄉愁四韻〉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母親一樣的臘梅香/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當然,詩人有他的生命際遇,創作時是根據他個人的感觸而寫,但被放進國中課文裡面就是政治的意識形態和權力結構在運作了。所幸,對於這種權力結構運作,我們已經越來越有概念,雖然不見得能夠立刻和權力端抗衡(看看那精美的微調課綱硬幹蠻上……)但至少我們清楚那樣是扭曲的。

 而香港沒有那麼幸運,在歷史波折之後沒能獨立,還是被老共收了回去,說好的50年不變也不過就是個不可信的承諾,經濟、水源、電力、糧食等命脈,也已經逐步被鯨吞蠶食在大陸手中,佔中事件顯示了港人寧當「不肖子」也想從病態家庭逃脫的決心,而台灣呢?暫時還在外逍遙自由的時光,又剩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雨非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